中新網3月8日電 正如摸著石頭過河的改革開放一樣,正在探索未知世界的中國跨境電商也在摸索中前行。就目前的現狀來看,我們的進口貿易在中國消費能力提升、高品質生活備受追捧等因素支撐下,在2014年自貿區(qū)火熱的推動下,成就了2015年海淘的爆發(fā),這從2015年逢假日便有中國人買遍全球的新聞中便可見一斑。與此行程鮮明對比的是,我們鮮少看到有中國商品賣遍全球的相關信息,這也成為“海外倉”在總理政府工作報告甫一出現就爆紅的關鍵。

莫斯科網貿館海外倉
就像去年互聯網+被寫進政府工作報告之前,就曾有先行者提出相關理論并以實踐進行了論證,同樣就在就在各方熱議海外倉并紛紛就其如何實施探討時,仔細梳理發(fā)現其實市場上早有先行者以資深的創(chuàng)新和探索趟出了一條行之有效、并可供中國企業(yè)借鑒的海外倉實施模式,如作為跨境電商出口B2B行業(yè)龍頭企業(yè)和領軍品牌的大龍網聯合合作伙伴網貿會以打造跨境電商產業(yè)生態(tài)圈為核心,通過首創(chuàng)互聯網+展館模式,目前已經在全球50余個國家和地區(qū)布局了前展廳后倉庫的網貿館。
據了解,其后面的倉完全具備海外倉所有的相關功能,而其前面的展館則為中國出口企業(yè)搭建了全面本土化的橋梁。從目前市場對政府工作報告相關解讀來看,互聯網+下的海外倉除了要具備發(fā)揮代收和發(fā)運兩大倉庫傳統功能外,還需要兼具為保障交易安全及信任的代收貨款、旨在解決散單發(fā)貨的拆包拼裝、提升商品競爭能力的保稅以及為提升物流滿意度的第三方物流整合能力等功能。事實上,在出口商品具有足夠品牌知名度,并在當地市場具有一定口碑的前提下,具備這些功能的海外倉確實能為這些想走出去的中國企業(yè)提供有力的助力。
不過,對于受益于人口紅利而成長為世界工廠的中國制造企業(yè)而言,為全球知名品牌代工的經歷可以讓他們制造具備全球競爭力的商品,品牌恰恰是他們最欠缺的。與此同時,由于對未知世界的恐懼,他們對于打算進入的市場可謂一無所知,無論是當地的生活習慣、消費特征還是更容易為當地消費者所認可的推廣方式,這些對于都是一篇空白??v然有誘人的價格競爭力保駕護航,不過在全球互聯網加速推進背景下,隨著消費者消費日趨理性,這些原本可以成為出口企業(yè)核心競爭力的優(yōu)勢必將被弱化。在這些因素的影響下,目前解讀的海外倉模式依舊存在的難以彌補的短板。

加拿大網貿館海外倉
相比之下,網貿館前面的展廳恰恰能成為出口商品融入海外本土市場的跳板。作為全球領先的B2B商機平臺,大龍網及網貿會協同打造的跨境電商產業(yè)生態(tài)圈,主要面向海外零售商,既能提供線上及移動端的商品查詢、實時交流功能,也能讓當地零售在網貿會的展廳實地體驗商品。通過展廳內場景化體驗,加深國外零售商對中國優(yōu)質商品的了解,同時融合了當地風土人情及消費習慣的實景式展示方式更有利于當地零售商了解這些出口商品在當地的發(fā)展前景。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線下網貿館運用物聯網技術,在體驗館里面遍布傳感器,可以記錄采購商在館內的活動情況,包括瀏覽人次,看了哪些產品,停留時間等。這些來自海外的海量消費數據在經過大龍網大數據平臺處理后,將通過跨境電商產業(yè)生態(tài)圈中的約商平臺實時反饋至國內出口廠家,讓這些出口制造企業(yè)能有的放矢針對海外消費者需求進行定制化的研發(fā)和生產,并同步將這些信息通過約商平臺反饋至海外零售商,打造全新的C2M出口模式,進而推動國內的供給側改革進一步發(fā)展,而這也契合了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所提及的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