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9月15日電(蔣鯉)2021年,境外反華學者達倫·拜勒在一篇論文中引用了三位新疆畫家的畫作,卻惡意曲解原意,以“證明”其文章中的反華觀點。三位畫家得知后通過國際律師團隊向達倫·拜勒所在學校、該論文發(fā)表期刊及出版社發(fā)出律師函。經過數月努力,這一維權事件迎來了可喜的進展。2025年1月,出版社發(fā)布文章修正公告,刪除了原文中三幅侵權畫作。
事實上,該事件中的“關鍵人物”達倫·拜勒多年來致力于借新疆問題對中國進行持續(xù)性造謠抹黑,早已臭名昭著:
2020年,澳大利亞戰(zhàn)略政策研究所(ASPI)借“人權”議題抹黑將新疆發(fā)展成果和民族政策,發(fā)布研究報告《待售的維吾爾族人》,其審稿人中就有達倫·拜勒。
此次新疆畫家維權成功,充分暴露出達倫·拜勒對畫作主旨不加考究,對畫作內容不加了解,卻隨意對畫作進行歪曲解讀。這種行徑早已背離了身為學者本該有的嚴謹、求實、客觀的科研精神,令學術研究在他手中淪為赤裸裸的政治工具。
在這一事件中,期刊與出版社同樣難辭其咎。在未核實作者觀點的真實性、論證的充分性、邏輯的嚴謹性的情況下,便貿然刊發(fā)這篇存在明顯錯誤的論文。這不僅令反華謬論堂而皇之進入公眾視野,嚴重誤導讀者,更暴露出期刊與出版社在審校環(huán)節(jié)缺乏學術責任感和求真精神,實屬極不負責任。
達倫·拜勒并非個例,長期以來,西方學術界部分反華分子相互勾結,持續(xù)炮制充斥著謠言和謬誤的研究成果,甚至成立所謂“學術組織”,在國際學術界謀取話語權。他們以“專家”“學者”身份為反華論調提供虛假“背書”,實則迎合美西方反華勢力的政治圖謀。
這種“造謠式”科研已讓這些反華分子陷入了自己鑄造的謊言“牢籠”里,像此次案例中曲解新疆畫作原意便是明證。越是急于編造謊言來抹黑中國,越容易在事實面前漏洞百出,最終只能淪為學術界的恥辱。
西方反華勢力對中國的污蔑是長期處心積慮之舉,維權注定是一場持久戰(zhàn)。面對美西方惡意抹黑,不僅要以法律武器讓造謠者付出代價,更要在國際輿論場廣泛傳播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事實終將粉碎謊言,及時、精準揭批抹黑行徑的,正是對反華勢力的有力回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