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備受關注的大眾集團“低價車戰(zhàn)略”在華初步?jīng)Q策終將落定,而此時距大眾集團首次提出該戰(zhàn)略已經(jīng)過去了4年。在本屆上海車展上,大眾汽車集團執(zhí)行副總裁蘇偉銘在接受采訪時透露,“低價車項目”對于大眾集團來說非常重要,目前車型已經(jīng)研發(fā)完成,但如何推出該項目仍在商討研究中,預計3個月后將得出結(jié)論。
項目已達最后研討階段
早在2011年,德國大眾高層就表示,計劃在2015年前后推出一個新廉價品牌,覆蓋價格約為6000至8000歐元(約合人民幣4.87萬至6.49萬元)的車型,主要面向中國、巴西等新興市場。而2013年1月底特律北美國際車展上,大眾集團CEO文德恩正式確認了準備開發(fā)新低價車,當時預計到2013年底將作出有關低價新品牌的決定,并公開相關計劃。但該項目的進展并不順利,大眾也遲遲未公布該戰(zhàn)略的最終決策。
在本次采訪中,蘇偉銘透露,關于低價車大眾確實有很多因素需要研究,目前車型已經(jīng)研發(fā)出來,如何在市場上推出還在討論當中,但他也表示,該討論不會持續(xù)太久,預計3個月后可得出結(jié)論。針對一汽大眾即將推出的售價低于捷達的車型,蘇偉銘表示,這只是大眾整個低價車戰(zhàn)略的一部分。
大眾的低價車項目之所以遲遲未定,是因為受到很多因素影響。德國大眾高層曾表示,成本是該項目的最大問題。而在中國,大眾汽車集團管理董事會成員、大眾汽車集團(中國)總裁兼CEO海茲曼也表示,項目落地的問題核心在于大眾要在一貫堅持的高質(zhì)量和低價格兩個方面中找到一個平衡點。他表示,大眾還需要研究中國三線到五線城市究竟在低價車增長上有哪些差異性,“二手車市場”是否可以火起來,以及中國的車主是否會關注總體擁有成本等等。
彌補缺席細分市場
目前大眾在華銷售的車型當中,售價沒有低于7萬元的車型。而今年一季度中國的乘用車市場增速是15%,其中增速最快的兩個細分市場為低價SUV和低價MPV,而這些細分市場正是大眾缺席的,這也導致大眾在一季度遭遇了罕見的增長低速。因此,海茲曼在接受采訪時也表示:“低價車項目對于大眾的重要性越來越凸顯。”
當下大眾是在華銷量排名第一的品牌。去年,大眾汽車集團(中國)及其合資企業(yè)上海大眾和一汽-大眾在中國內(nèi)地和香港的汽車交付量達到了368萬輛,同比增長12.4%,其中進口汽車22.1萬輛,進口汽車同比增長2.8%,兩家合資企業(yè)銷量占據(jù)市場前兩名。京華時報記者 冷宇
□專訪間
大眾汽車集團執(zhí)行副總裁、大眾汽車集團(中國)董事兼執(zhí)行副總裁 蘇偉銘
大眾需要大幅改革
從DSG到速騰的召回,大眾近幾年風波不斷,經(jīng)常處于風口浪尖之上。對此,蘇偉銘表示,公司內(nèi)部進行了反思,目前大眾需要全面的革新。
京華時報:從DSG和速騰的召回,讓大眾汽車陷入了質(zhì)量信任危機。您是否會擔心這一危機?
蘇偉銘:我認為“質(zhì)量”并不是一個“危機”,而社交媒體上消費者的討論以及我們與這部分消費者的溝通確實是一個很大的危機。我們并沒有建立一個體制內(nèi)最快速的反饋。以往我們對于客戶滿意度的概念是從售后開始的,而售后是銷售的最后一環(huán)。一旦事件發(fā)生,我們的售后流程十分繁瑣,無法做出最快速的反饋。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建立了速騰召回車主的客戶專屬通道,客戶可以更直接地與我們溝通。
另外,關于反饋,我們也進行了深入的思考和討論,我認為危機也并不僅僅是反饋。傳統(tǒng)的市場傳播戰(zhàn)略、大型活動、媒體購買、公共關系維護等等,已經(jīng)不能滿足當前信息交互越來越頻繁的需求,我們需要探索全新的方式,互聯(lián)網(wǎng)的介入和未來傳播架構(gòu),是值得進一步探討的。在往互聯(lián)網(wǎng)方面轉(zhuǎn)型的過程中,我們不能“跟”,而要“跳”,要著眼于三年、五年之后的模型。所以我們需要做出改變。
京華時報:對于目前大眾的倦怠期,如何應對?
蘇偉銘:大眾必須要革新,從運營、管理、車型設計等等。比如將要推出的第八代帕薩特,這些設計都是下一個階段的設計。中國市場已經(jīng)逐步走向成熟,以前我們在做車型消費引導時,試探一個車是否適合中國會選擇北京、上海、成都、廣州四個城市。而今天不是這樣了,北京、上海已經(jīng)很成熟,正是因為成熟,它們不一定會走在潮流前面?,F(xiàn)在我們一定要找那種具有帶動潮流的城市,這個城市比整體市場快半步但又不脫離整體節(jié)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