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代表團采訪場地小 外媒求援國際奧委會
本報記者 徐飛鵬
自打北京冬奧申委代表團抵達吉隆坡,就成為五環(huán)旗下、美聯(lián)社、法新社、路透社、彭博社、共同社等知名媒體關注的焦點。在他們看來,北京是申辦2022年冬奧會熱門城市,成員身份各異的代表團也是挖料富礦。 按照國際奧委會靜默期規(guī)定,在投票前的20天內,候選城市不能進行廣告、推廣活動、資料發(fā)放等造勢行為,但是可以接受媒體的采訪。從27日開始,找上門來的中外媒體絡繹不絕,于是代表團決定每天定時在自己住地的商務中心接待媒體。在兩個不到40平方米的會議室,分中、英雙語,連續(xù)舉辦了16場媒體接待會,積極回應記者采訪需求。接受采訪的,也都是重量級人物,既有技術官員,也有運動員,還有資深體育人士。比如,北京冬奧申委副主席、中國殘聯(lián)主席張海迪,被稱為中國體育產業(yè)之父的魏紀中老先生,2008年北京殘奧會開幕式上點燃主火炬的侯斌,北京申冬奧形象大使姚明和冰球新星宋安東等等。
兩個會議室都不大,凡是來這里采訪過的,都深知地盤“金貴”。再來時,往往提著長槍短炮,一路小跑,提前一個小時趕到,搶占有利地形。一時間,記者將會議室擠得滿滿登登,來晚的只能急中生智,站在采訪對象身后。惹得電視臺記者不得不提醒其注意躲閃鏡頭。
由于場地實在有限,許多未能如愿采訪的境外媒體,紛紛跑到國際奧委會新聞中心求援,“讓北京冬奧申委代表團來這兒接受采訪吧,這兒地方大?!?/p>
代表團開放的態(tài)度和直面熱點的坦誠,讓媒體為之一振,“能出好稿的機會豈能錯過?”張家口人工造雪的用水量,會否影響水資源可持續(xù)利用?京張高鐵是不是專為辦冬奧而建?面對媒體拋出的一個又一個熱點問題,代表團不僅耐心回答,還給料十足。媒體大呼,不虛此行!
作為馬來西亞最大的華文日報《星洲日報》,對北京冬奧申委代表團的報道更是連篇累牘。從7月26日起,代表團的消息就連續(xù)占據(jù)體育版頭條。7月28日,還推出了《體壇明星寄語北京申冬奧》專版,北京申冬奧形象大使姚明、“單板滑雪之王”肖恩懷特、前NBA巨星馬布里等紛紛送出祝福,祝愿北京申辦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