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激情福利专区_日本3级视频在线观看_国产好爽…又高潮了毛片_亚洲精品成人无码区一在线观看_免费无码AV片在线看丝瓜_午夜国产精品视频免费体验区

首頁  ?  教育  ?  教育資訊

聚焦教育投入體制改革:居民文化教育消費未有效釋放

聚焦教育投入體制改革:居民文化教育消費未有效釋放

2015-11-11 14:08:00

來源:人民政協報

  在“十三五”時期,我國各級教育的發(fā)展不同程度地面臨著發(fā)展規(guī)模、推進公平、提升質量,進而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的任務,要實現這些發(fā)展目標,需要大量的教育經費投入予以保障。

  如何通過教育體制機制改革,解決“十三五”時期依然存在的教育(尤其是優(yōu)質教育)需求旺盛與教育資源相對短缺之間的矛盾,通過政府和市場兩個輪子一起轉,為教育現代化目標的達成提供強有力的物質保障條件,是需要認真研究和深入探討的課題。

  一、“十三五”期間我國教育投入所面臨的形勢

  1.與中上等收入國家相比,我國教育投入水平偏低。

  按絕對值計算,2014年我國人均教育經費為640美元,是美國2010年人均教育經費3300美元的1/5;是2010年OECD組織國家和韓國人均教育經費2200美元的1/3左右,略低于中等收入國家智利人均教育經費1000美元。

  按相對值計算,2014年我國教育總投入占GDP的5.15%,美國2010年為7.3%,韓國為7.6%,智利為6.4%,OECD組織國家平均為6.3%。其中,財政性教育投入占GDP比例,我國為4.15%,低于美國的5.3%、韓國的4.8%以及OECD組織國家的平均水平。社會和私人教育投入,我國2014年為1.0%,低于美國、韓國、智利等國的投入水平。

  2.我國教育經費投入占GDP比例徘徊在5.3%左右。

  1995-2005年的十年間,通過政府加大投入和市場機制雙輪驅動,保障我國教育投入占GDP比例提高了1.46個百分點。但2005-2014年的九年間,由于降低了非義務教育家庭成本分擔的比例,全國凍結大學和高中學費標準達十年之久;否定名校辦民校、名校辦分校的產權、管理權分離辦學模式;削減了行業(yè)、企業(yè)辦學規(guī)模,在政策上也缺少對教育捐、集資的激勵措施,導致2014年多渠道教育投入占GDP的比例較2005年下降了0.76個百分點,全國教育總投入占GDP比例僅提高了0.6個百分點。

  3.國內財政收入增長趨緩,使公共財政教育經費難以保持高速增長。

  2012-2013年我國GDP增速為7.7%(2014年下降為7.3%),同期教育總投入增速由2005-2012年段的12.9%下降為7.0%(按不變價計算),2014年進一步下降為4.3%。其中財政收入的放緩,將直接影響到我國公共財政教育經費的增長。按不變價格計算,2005-2012年,財政收入年均增長率為14.9%,2013年比2012年僅增長了8.3%,2014年增速下降為4.2%。從國內經濟發(fā)展的大環(huán)境來看,2015-2020年間,財政收入的年增長率仍會降到10%以下,屆時公共財政教育經費的增長速度也將明顯下降。

  4.與此同時,居民文化教育消費未得到有效釋放。

  自1990年以來,我國城鄉(xiāng)居民消費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比例呈現下降趨勢:城鎮(zhèn)居民消費支出占比由1990年的85%降低到2013年的66.9%;同期農村居民消費支出占純收入比例由85.3%降低到74.5%。

  同期,自2008年以來,連續(xù)四年居民儲蓄均年遞增4萬億元以上,2013年全國城鄉(xiāng)居民儲蓄總額已突破44萬億元。這表明了我國城鄉(xiāng)居民具有巨大的消費潛力,但目前尚未被開發(fā)出來。從我國居民消費支出結構來看,1990-2013年間,我國城鄉(xiāng)居民的居住、交通通訊、醫(yī)療保健等方面的消費支出占比均呈現不同的上升趨勢,但教育消費支出所占比例不但沒有上升,反而從7.3%下降為4.7%,以及由10.5%下降為5%左右。

  以上數據表明,由于體制機制原因,政府和社會未能為中上等收入家庭提供足夠優(yōu)質、特色的教育服務,抑制了他們教育服務產品的購買能力,我國居民具有的巨大消費潛力,未能得到有效釋放。

  二、深化教育投入體制改革,強化教育投入

  中國作為人均自然資源十分貧乏的發(fā)展中人口大國,只有通過教育的超常規(guī)發(fā)展,利用人力資源優(yōu)勢,才能實現經濟的跨越式發(fā)展。中國教育的基本國情是“窮國辦大教育”。上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針對這一國情,提出了逐步深化教育體制改革的任務,取得了顯著成績。新的歷史發(fā)展時期,面臨新的形勢和任務,總結三十年來我國教育投入體制改革的歷史經驗,為“十三五”時期教育改革發(fā)展提供借鑒思路仍是十分必要的。

  1.全國教育投入總體結構的變動情況。

  統計數據表明,1988-2005年間,全國教育總投入增長了17.5倍。其中,政府教育投入增長了13.1倍,多渠道教育投入增長了33.7倍;后者增幅相當于前者的2.6倍。同期,政府投入占教育總投入的比例由78.6%降低到59.7%,多渠道教育投入所占比例由21.4%提高到40.3%。

  2.特殊困難時期的農村義務教育經費結構。

  改革開放初期,我國農村義務教育面臨著“經濟基礎薄弱,義務教育規(guī)模龐大,教育經費極其短缺”的發(fā)展環(huán)境。不解決農村義務教育問題,就不可能實現農業(yè)人口向二、三產業(yè)的轉移和農村人口的脫貧。

  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為了解決子女入學問題,我國農村義務教育采取各級政府統籌和發(fā)動群眾辦學相結合的原則,堅持“兩條腿走路”方針籌措教育經費,使我國農村中小學面貌發(fā)生顯著變化,有力推進了農村義務教育的快速發(fā)展。

  據教育部統計資料,1981-1991年間,全國非財政多渠道籌措用于改善農村中小學辦學條件的經費達1066億元;同期,各級政府用于農村義務教育的預算內撥款僅為900億元左右。數據表明,12年間,多渠道的社會和私人教育投入總量,超過了各級政府對農村義務教育的撥款水平。

  3.普通高中教育投入結構的變動情況。

  1993-2005年間,普通高中教育在校生數由657萬人增加到2409萬人,增長了2.7倍;高中階段毛入學率由28.4%提高到52.7%。

  同期,普通高中教育投入增長了11.8倍。其中,政府投入增長了9.2倍,所占比例由62.5%降低到49.7%;多渠道教育經費投入增長了16.2倍,所占比例則由37.5%提高到50.3%。

  這一階段,高中多元化的發(fā)展模式,包括:大量興辦民辦高中,鼓勵公立高中名校辦分校和民校,公立高中通過“三限”的辦法擴大規(guī)模、雙軌收費。

  4.普通高等教育經費投入結構的變動情況。

  1995-2005年間,普通高等學校在校生規(guī)模由291萬人增加到1562萬人,后者相當于前者的5.4倍。同期,按當年價格計算,普通高等教育總投入增長了8.7倍。其中,政府投入增長了4.8倍,非政府教育投入增長了17.9倍。

  這一時期,高等教育通過社會力量開辦民辦高校、鼓勵老大學舉辦獨立學院、提高公立大學的學費標準、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等舉措,大幅度增加預算外教育事業(yè)收入,使得普通高校多渠道教育投入在教育總經費中所占比例,由1995年的30.1%提高到2005年的58.5%;而同期政府預算內投入所占比例則由69.9%降低到41.5%。

  以史為鑒,為了保障“十三五”時期和《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目標的實現,可行的辦法是總結改革開放三十年來的教育改革經驗,堅持深化辦學體制、投入體制改革,盡可能多地利用市場機制、多渠道籌措教育經費。打破政府“一統二包”的局面,政府財政性教育經費更多地介入托底問題,利用市場機制滿足更多中上等收入家庭的選擇性教育需求,由政府和市場雙軌驅動促進經費快速增長,保障教育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胡瑞文 作者系國家教育咨詢委員會委員)

  • 相關閱讀
免責聲明:本網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本網站轉載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